一、非药物治疗
1.物理治疗: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如热水浴、温泉浴,水温控制在能耐受且舒适的范围,一般40℃-42℃左右,每次1520分钟,可每周进行34次。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患者,需有人陪同,防止滑倒。而对于年轻且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频率。冷疗则适用于炎症反应较明显时,通过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常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但对于女性经期,要避免冷疗,以防加重不适。
2.运动疗法:规律的运动对缓解疼痛至关重要。脊柱伸展运动能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防止脊柱畸形。像仰卧位,双腿屈膝,双足踏床,双手抱头抬起上半身,每次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23组。对于男性患者,可适当增加强度。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对脊柱压力小,能锻炼脊柱周围肌肉,增强肌肉力量,建议每周游泳35次,每次3060分钟。但如果有皮肤破损等病史,需注意泳池卫生,防止感染。
3.姿势调整: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立时挺胸收腹,坐立时保持腰部挺直,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有助于减轻脊柱压力,缓解疼痛。长期伏案工作的患者,定时起身活动,一般每3060分钟活动510分钟,伸展脊柱和四肢。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僵硬。这类药物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有胃肠道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可改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炎症,从而缓解背部疼痛。但这些药物可能有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三、手术治疗
1.脊柱矫形手术:适用于脊柱严重畸形导致疼痛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年轻患者,手术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未来的活动能力。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2.髋关节置换术:若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出现严重髋关节病变,导致背部疼痛因髋关节活动受限加重,可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更细致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选择需谨慎,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应以温和、循序渐进为原则,防止过度运动造成损伤。家长要监督孩子坚持治疗和运动,定期复查。
2.孕妇:许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孕期应尽量采用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缓解疼痛。若病情严重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同时,孕期身体负担加重,更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减轻脊柱压力。
3.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药物治疗时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运动疗法强度要适中,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或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