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球瘤

一、什么是颈静脉球瘤

颈静脉球瘤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来源于第Ⅷ对脑神经的前庭上神经,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二、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三、症状

1.耳部症状

(1)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是颈静脉球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2)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嗡嗡”声或“卡嗒”声,有时可闻及吹风样或机器声。

(3)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聋,少数可因瘤体较大压迫耳蜗或内听道神经而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2.颈部症状

(1)颈静脉孔区肿块是颈静脉球瘤的另一常见症状。

(2)肿块位于乳突尖下方、耳垂下方或枕部,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或颈部活动而移动。

(3)肿块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头痛、三叉神经痛、面部麻木、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

3.脑神经症状

(1)第Ⅷ对脑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

(2)第Ⅸ、Ⅹ对脑神经受累时,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

(3)第Ⅺ对脑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转头无力、耸肩困难等症状。

4.其他症状

(1)部分患者可出现面部潮红、出汗、心悸、高血压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2)瘤体破裂出血时,可出现突发性耳痛、外耳道流血或脑脊液耳漏等症状。

四、诊断

1.耳部检查

(1)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内有暗红色肿物,表面有扩张的血管。

(2)听力检查:可发现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2.颈部检查

(1)触诊:可触及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无压痛的肿块。

(2)听诊: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的血管杂音。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发现中耳乳突有骨质破坏。

(2)CT检查:可发现中耳乳突内有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可有强化。

(3)MRI检查:可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血管造影检查

(1)可了解肿瘤的血管分布情况,有助于手术切除。

(2)对判断肿瘤的性质和手术难度有重要意义。

5.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

(2)生化检查:部分患者可出现血钙、血糖升高。

五、治疗

1.手术治疗

(1)手术目的:彻底切除肿瘤,避免复发。

(2)手术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常用的手术入路有颅中窝入路、颞下窝入路、迷路后入路等。

2.放疗

(1)放疗目的: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

(2)放疗方法: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一般采用直线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内照射一般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

3.化疗

(1)化疗目的: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

(2)化疗药物: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长春新碱、平阳霉素等。

4.综合治疗

(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2)综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六、预后

颈静脉球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位置、手术切除程度、放疗剂量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