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结核是一种发生在纵隔部位的结核病,以下是关于纵隔淋巴结核的相关信息:
1.病因:
感染: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免疫力低下:患有免疫系统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等情况,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纵隔淋巴结核的风险。
2.症状:
淋巴结肿大:纵隔内的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疼痛。
压迫症状:如果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食管等器官,可能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全身症状:可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3.诊断: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纵隔内的淋巴结肿大。
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诊断结核感染。
结核菌涂片和培养:可确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病理检查:通过纵隔淋巴结活检可明确诊断。
4.治疗:
抗结核治疗: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疗程一般为6-12个月。
对症治疗: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止咳、平喘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预防: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避免接触感染者:尽量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