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功能分级标准

一、NYHA心功能分级

1.Ⅰ级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包括各年龄、性别、不同生活方式及无基础病史或基础病史控制良好者。

-具体表现: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例如,年轻且无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进行一般的体力活动如快走、慢跑等不会出现心衰相关不适。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但病情控制稳定的患者,在日常的轻度家务劳动等活动中也不会有明显的心衰症状。

2.Ⅱ级

-适用人群:涵盖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一定基础病史但控制尚可者。

-具体表现: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会出现心衰症状,如步行一段距离(一般2-3公里内)或从事轻度体力劳动(如简单的办公室工作稍久)后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对于女性患者,可能在日常稍微加快步伐走路时就会出现气促;老年患者可能在爬一层楼梯时就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

3.Ⅲ级

-适用人群: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一定程度基础病史者。

-具体表现: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会引起心衰症状,如步行几百米或从事轻度家务劳动时就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对于年轻男性有基础心脏疾病者,可能在平地行走1000米左右就会出现心衰相关表现;老年女性有较严重基础心脏疾病时,可能在坐起穿衣等轻度活动时就会有明显不适。

4.Ⅳ级

-适用人群: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较重者。

-具体表现: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例如,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就可能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稍微翻身等轻微动作都可能加重不适。对于有严重基础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持续存在心衰相关症状,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二、KCCQ心功能分级(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心功能分级)

1.A级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无明显的心衰相关症状,心脏结构或功能可能无明显异常或虽有心脏结构异常但未出现症状。

-具体表现:患者自我报告无心衰相关的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等,在日常活动中不受限,与NYHAⅠ级有一定相似性,但更侧重于患者自身对症状的主观感受报告。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如年轻女性生活方式健康且无基础心脏疾病时,可能处于此级;老年男性有轻度心脏结构改变但未出现症状时也可能属于此级。

2.B级

-适用人群:各类人群,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但无明显心衰症状。

-具体表现:患者有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如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但自我报告无心衰症状,日常活动不受限。对于有高血压性心脏病但心功能代偿良好的人群,可能处于此级;不同年龄、性别中,有心脏器质性病变但未出现症状者都可能属于此级。

3.C级

-适用人群: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一定心脏病变且出现轻度心衰症状者。

-具体表现:患者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且出现轻度的心衰症状,日常活动轻度受限。例如,有冠心病的中年男性,在进行稍快的步行时出现轻度呼吸困难,日常活动稍受影响;年轻女性有心肌病早期改变,出现轻度乏力等症状,日常活动轻度受限。

4.D级

-适用人群: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心脏病变严重且心衰症状明显者。

-具体表现: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衰症状明显,日常活动重度受限,甚至在休息状态下也有心衰症状。如严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无论休息还是轻微活动都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日常活动几乎完全受限。

心功能分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准确的分级可以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等。对于儿童患者,心功能分级也有其特点,儿童的心衰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原因引起,需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等进行评估,例如婴儿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与成人不同的症状,但同样可以按照相应的分级标准进行大致评估,以指导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