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处理伤口
1.立即冲洗伤口:被2个月狗狗咬破皮后,应马上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是因为肥皂水等碱性物质能一定程度上中和可能存在的狂犬病毒,流动水冲洗能有效清除伤口表面的病毒等污染物。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因害怕而不配合冲洗,确保冲洗充分。
2.消毒伤口:冲洗完后,用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消毒时要轻柔,避免加重伤口损伤,对于儿童的伤口更要小心操作,防止引起孩子过度疼痛。
二、尽快就医评估
1.就诊进行风险评估:被2个月狗狗咬破皮后,无论伤口轻重都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狗狗的免疫情况(如果能确定狗狗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且接种情况良好,相对风险会低一些;但如果狗狗免疫情况不明,则风险较高)以及伤口情况等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对于儿童,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狗狗的相关情况,比如狗狗是否是自家饲养、是否定期接种疫苗等。
2.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来说,被哺乳动物咬伤破皮都有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即使是2个月的小狗也不能掉以轻心。医生会根据伤口暴露等级来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是Ⅲ级暴露(单一或多处皮肤出血性咬伤或被抓伤出血),通常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果是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也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关注狗狗健康及后续观察
1.了解狗狗疫苗接种情况:尽量了解咬人的狗狗是否按照规定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如果狗狗在咬伤前3个月内接种过合格的狂犬病疫苗且免疫程序规范,那么感染狂犬病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狗狗免疫情况不确定,就更要严格按照暴露等级处理。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要特别留意宠物的疫苗接种档案,确保宠物健康管理到位。
2.观察自身及狗狗后续症状:被咬者需要在后续观察自身是否出现狂犬病的相关症状,如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同时,也要关注狗狗在后续10天左右的健康状况,如果狗狗在10天内没有因为狂犬病发病死亡,那么被咬者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会大大降低,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仍需依据前面的暴露等级处理情况来综合判断。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