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冬春季多发。引起脑炎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或粪便传播,主要感染脑实质,导致脑实质受损,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是其次常见的症状,多为全头痛;呕吐也是常见症状,呈喷射性;抽搐可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限性发作;意识障碍则可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等。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其就医。
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颅MRI、脑脊液检查等。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异常脑电波,头颅MRI可发现脑实质损害,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含量增高等。
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进行治疗,如使用退烧药、止吐药等;抗病毒治疗则是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治疗,如使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药物。
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病毒种类、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一般来说,病情较轻的患儿预后较好,病情较重的患儿预后较差。部分患儿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肢体瘫痪等。
为了预防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超市、商场等。同时,家长应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以预防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