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汁反流性胃炎
1.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幽门括约肌能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幽门手术等原因导致其功能受损时,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就会反流入胃,胆汁中的胆盐等会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炎症、糜烂等改变,就可能出现早上空腹呕吐黄水的情况。
2.人群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饮食不规律、长期大量饮酒、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的人群更容易患胆汁反流性胃炎。比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影响幽门括约肌功能,增加胆汁反流的风险。
二、胆囊炎
1.发病机制:胆囊炎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当胆囊发生炎症时,胆囊的储存和排空胆汁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在空腹时胆汁排出不畅等情况可能导致呕吐黄水。例如胆囊管被结石梗阻后,胆汁淤积,刺激胆囊黏膜引发炎症,进而可能出现相关呕吐症状。
2.人群因素: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肥胖、多次妊娠的女性。肥胖人群胆固醇代谢异常,容易形成胆囊结石,从而引发胆囊炎;多次妊娠的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胆囊炎的发病风险。
三、十二指肠溃疡
1.发病机制: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修复机制之间失衡所致。患者空腹时胃酸分泌相对较多,若十二指肠存在溃疡,胃酸刺激溃疡面可能引起胃肠道蠕动异常等情况,导致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而呈黄水状。
2.人群因素:青壮年较为常见,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易患十二指肠溃疡。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饮食不规律会破坏胃肠道正常的消化节律,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增加患病风险。
四、早孕反应(育龄期女性需考虑)
1.发病机制:女性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在早上空腹时可能出现呕吐,早期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等成分而表现为黄水。
2.人群因素:育龄期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女性,若出现早上空腹呕吐黄水且有停经等表现时,需考虑早孕反应的可能。
五、其他可能因素
1.饮食因素:前一天晚上进食过多高脂、高蛋白食物,或者进食时间过晚等,可能导致胃肠道消化负担加重,空腹时容易出现呕吐黄水情况。比如前一天晚上吃了大量油炸食品后,胃肠道需要较长时间消化,空腹时可能出现反流等导致呕吐黄水。
2.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状态可能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早上空腹呕吐黄水的情况。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群,精神紧张可能影响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