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恐怖性焦虑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患者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恐怖性焦虑障碍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2.素质因素

患者病前性格多为胆小、羞怯、被动、依赖、高度内向,容易焦虑、恐惧,有强迫倾向或癔症性格。

3.心理社会因素

(1)强烈的精神刺激:如严重的灾难、意外事故、亲人突然死亡等,会导致个体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从而引发恐怖性焦虑障碍。

(2)社会环境因素:如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等,会增加个体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和恐惧情绪的产生。

(3)错误认知:个体对某些事物或情境存在错误的认知和评价,如认为自己无法应对某些情况,会导致过度的恐惧和焦虑。

二、临床表现

1.恐惧发作

患者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焦虑情绪,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抖、尿频等。

2.回避行为

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客体或处境产生强烈的恐惧和回避反应,如不敢出门、不敢独处、不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3.预期焦虑

患者在没有特定情境时,也会出现焦虑情绪,担心自己会突然发作恐惧或出现其他不良后果。

4.焦虑情绪

患者经常感到不安、紧张、烦躁、易激惹等。

三、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各点: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四、治疗

1.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恐惧情境的认知和评价,减少恐惧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2)系统脱敏疗法: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恐惧情境,使其逐渐适应和脱敏。

(3)暴露疗法:直接让患者暴露于恐惧情境中,帮助其克服恐惧和焦虑。

2.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可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2)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

总之,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