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干预为主
1.休息与补水: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应让受种者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这对各年龄段人群均适用,尤其儿童需避免因活动过度加重身体负担,且充足饮水可预防脱水。
2.衣物调节: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受种者的衣物,宜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比如儿童接种后不宜穿过多过紧衣物,以帮助身体散热维持体温稳定。
3.物理降温辅助:对于低热情况(一般指体温37.5~38.5℃左右),可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如用温水(水温32~34℃)擦拭受种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需注意婴儿皮肤薄嫩,擦拭时力度要轻柔。二、体温监测与特殊情况应对
1.体温监测要点:密切监测受种者体温变化,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有差异,婴儿正常体温在36~37.3℃,儿童正常体温范围稍宽,需定期测量体温并记录,以便及时了解体温变化趋势。
2.高热特殊情况:若体温超过38.5℃且受种者出现明显不适,如精神不佳、哭闹不止等情况,需考虑是否需进一步医疗评估,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尤其低龄儿童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为主,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疫苗后发烧需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采取相应措施。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婴儿群体:婴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接种疫苗后发烧需格外关注,物理降温时更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婴儿皮肤,且婴儿发烧时若出现嗜睡、拒奶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孕妇群体:孕妇接种疫苗后发烧不能自行随意用药,需及时与产科医生或接种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如孕周、健康状况等综合判断如何处理,以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