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口足手病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

(1)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时,建议使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外用降温贴等;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

(2)口腔疱疹:可使用口腔炎喷雾剂、开喉剑喷雾剂等喷口腔,促进口腔疱疹愈合;若口腔疱疹溃破,可使用蒙脱石散涂抹,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3)手足口皮疹: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若皮疹瘙痒明显,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3.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对于普通病例,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对于重症病例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

4.并发症治疗

(1)心肌炎:可使用营养心肌的药物,如辅酶Q10、维生素C等。

(2)肺水肿:应给予吸氧、镇静、强心、利尿等治疗。

(3)无菌性脑膜脑炎:可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感染等。

总之,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治疗手足口病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同时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