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高血糖不服药的危害
(一)对血管的影响
1.大血管病变: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血脂代谢也易出现紊乱,更多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发冠心病,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患者可能出现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发生下肢坏疽。
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微血管,导致蛋白尿、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影响视力,早期可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也与微血管病变相关,可引起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还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排尿困难等自主神经病变表现。
(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高血糖会使神经细胞内的山梨醇增多,导致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影响神经传导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严重时会影响运动功能。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长期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性疾病的几率可能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高血糖状态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例如,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较为常见。而且感染后不易痊愈,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二、特殊人群高血糖不服药的特殊危害
(一)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高血糖不服药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高血糖会导致患儿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影响骨骼、肌肉等组织的正常发育。同时,儿童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起病急,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孕妇糖尿病患者
妊娠期高血糖如果不服药控制,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高血糖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胎儿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导致胎儿过度生长,成为巨大儿,增加难产、产伤的风险。此外,还可能引起胎儿宫内发育异常、胎儿畸形、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同时,孕妇自身也更容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长期高血糖不服药导致的并发症危害更大。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就较为常见,高血糖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而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此外,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更弱,高血糖导致的感染风险更高,且感染后恢复慢,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三、非药物干预的局限性及适用情况
(一)非药物干预的局限性
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但有其局限性。饮食控制需要严格遵循特定的饮食计划,对于一些口味偏好较重的患者来说,长期坚持较为困难。运动锻炼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受到限制。而且非药物干预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有限,对于一些血糖升高较明显的患者,仅靠非药物干预往往不能使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无法有效预防上述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二)非药物干预的适用情况
非药物干预适用于一些血糖轻度升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如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等)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有可能使血糖恢复正常,避免进展为糖尿病。此外,对于一些刚被诊断为糖尿病且血糖升高不明显的患者,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可以通过短期强化的非药物干预来调整身体状态,为后续的药物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但即使在这些适用情况中,也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一旦血糖不能通过非药物干预得到有效控制,仍需及时启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