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眼皮内侧有小白粒磨眼睛,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
1.结膜结石
2.麦粒肿
3.霰粒肿
4.其他
以下是对这些情况的具体分析:
1.结膜结石:结膜结石是在睑结膜上的多发性坚硬的黄点,这是上皮细胞堆积和粘液浓缩压入的变性产物。没有或极少钙质沉着,故不会通过眼部检查直接发现,患者通常在翻开下眼皮时发现结膜表面出现黄白色小点,质地坚硬。初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以后渐增大隆起。只有在硬结突出于结膜表面时,才有异物感,甚至引起角膜擦伤,在此情况下可在表面麻醉下用刀尖或注射针头剔出。
2.麦粒肿:麦粒肿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麦粒肿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两型:
外麦粒肿: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叫睑缘疖,俗称“针眼”,卫生条件差、体质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得此病。得病时,眼睑局部红肿、充血和触痛,近睑缘部位可触到硬结,有时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甚至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不久溃破排脓,症状消失而痊愈。
内麦粒肿:又称睑板炎。开始眼睑红肿,但因睑板较深,新的疼痛较重。脓肿未溃破时在睑结膜上常露出黄色脓头,成熟后可自行穿破排脓而愈。
3.霰粒肿:霰粒肿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炎症肉芽肿,是在睑板腺排出管的管道上阻塞和脂性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它的症状是:眼睑上可触及坚硬肿块,但无疼痛,表面皮肤隆起。上下睑均可发生,可单个,也可多个,可缓慢生长,亦可静止不变。小型者可自行吸收,但也可逐渐增大,甚至可自行穿破睑结膜面,排出胶样内容物,形成蕈状肉芽组织,小而无症状的无需治疗,任其自行吸收消散,大者可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4.其他:如果下眼皮内侧的小白粒是由过敏、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也可能会出现磨眼睛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如果出现下眼皮内侧有小白粒磨眼睛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眼部感染的影响,因此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就医。此外,对于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避免揉眼,也是预防眼部感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