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什么病

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一种便秘类型,主要是由于出口附近的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排便困难。以下是关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些信息:

1.病因:

盆底痉挛:盆底肌肉不自主地痉挛,导致排便时肛管括约肌无法放松。

直肠前突:直肠前壁突出,排便时粪便无法顺利通过。

会阴下降:肛门周围的组织松弛,导致肛管角度改变,影响排便。

其他原因:如直肠内套叠、肠易激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出口梗阻型便秘。

2.症状:

排便困难:需要用力排便,但排出困难。

排便不尽感:总感觉有粪便未排干净。

肛门坠胀:肛门周围有坠胀感,甚至出现疼痛。

粪便性状改变:可能出现粪便变细、干结等。

3.诊断: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可能会进行肛门指诊、结肠镜等检查,以了解肛门和肠道的情况。

还可能会进行排粪造影、肛肠动力学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4.治疗:

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有助于软化粪便。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憋便。

盆底肌训练:通过收缩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

药物治疗:使用泻药、栓剂等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直肠前突修补术、肛门括约肌松解术等。

5.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避免久坐。

及时治疗肛肠疾病,如肛裂、痔疮等。

定期进行肛肠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出口梗阻型便秘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如果出现排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