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是一种脊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脊髓损伤和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下是其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病变节段以下运动障碍,早期常见脊髓休克,表现为驰缓性瘫痪,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2-4周后,逐渐出现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表现为各种感觉缺失,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带。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尿便潴流,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容量可增至3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可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即可自动排尿,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大便也可失禁或出现便秘。
4.其他:病变平面以下可有出汗、皮肤发红、发热、角化过度及指甲变脆等表现。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脊髓炎症水肿,缓解症状。此外,还可使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等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
2.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助于预防急性脊髓炎的复发。
4.并发症防治: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急性脊髓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提高预后。如果出现急性脊髓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