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窦性心律过缓啊

一、定义

窦性心律过缓是指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钟。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其频率通常为60~100次/分钟,当频率低于60次/分钟时即界定为窦性心律过缓。

二、病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

常见于运动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得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减慢。

(二)病理性因素

1.疾病因素:颅内压增高、严重缺氧、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疾病可影响窦房结功能,导致窦性心律过缓;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可能抑制窦房结的功能,从而引发窦性心律过缓。

三、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符合窦性心律特征(即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同时心率低于60次/分钟。

四、临床意义

(一)生理性情况

通常无明显症状,对健康影响较小,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即可。

(二)病理性情况

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需进一步针对原发疾病进行评估与处理。

五、处理原则

(一)生理性窦性心律过缓

一般无需特殊干预,定期体检监测心率及心脏功能即可。

(二)病理性窦性心律过缓

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停用相关致心律过缓药物等;若病情严重,出现明显供血不足等表现,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干预措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需密切关注是否存在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如头晕加重、黑矇等,若有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

(二)运动员及重体力劳动者

虽属于生理性窦性心律过缓范畴,但仍需定期体检,评估心脏功能状态,确保心脏健康状况良好。

(三)儿童

出现窦性心律过缓时,需排查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因素,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