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的病因及治疗

急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以下是急性膀胱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1.病因:

细菌感染: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约占75%以上。其他细菌如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等也可引起急性膀胱炎。

逆行感染:是急性膀胱炎的主要感染途径。细菌经尿道进入膀胱,在膀胱内繁殖,引起炎症。

其他因素:尿路梗阻、膀胱结石、异物等,可导致尿液潴留,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诱发急性膀胱炎。此外,女性的尿道较短,且尿道口与肛门相邻,容易发生感染。

2.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以冲刷尿道,促进细菌和炎性分泌物的排出。

药物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对症治疗: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以使用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膀胱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膀胱炎,增加治疗难度。因此,一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憋尿,有助于预防急性膀胱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