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糖值68通常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医学上,血糖的常用单位有mmol/L和mg/dL。一般来说,无论使用哪种单位,血糖68都远超正常范围。以常用的mmol/L为单位,正常空腹血糖范围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若以mg/dL为单位,正常空腹血糖范围在70110mg/d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40mg/dL。血糖68mmol/L或mg/dL均属于极高血糖状态,这种情况可能会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严重急性并发症,威胁生命。如果不及时干预,仅靠机体自身调节几乎不可能恢复到正常。
二、高血糖的干预措施
1.紧急医疗干预:出现如此高的血糖值,需立即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静脉输注胰岛素快速降低血糖,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去除诱因并治疗并发症。
2.药物治疗:后续病情稳定后,可选用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控制血糖。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格列齐特则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帮助降低血糖。
3.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热量的50%65%,优先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豆类等;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规律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分散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
戒烟限酒:吸烟与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相关,应戒烟。过量饮酒会影响血糖控制,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超过25g,女性减半。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避免低血糖发生。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部分降糖药物经肝肾代谢,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剂量需调整。
2.儿童和青少年:血糖异常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治疗方案需兼顾生长发育需求。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的药物,运动时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影响生长。同时,要关注孩子心理状态,因疾病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可能造成心理压力。
3.孕妇:孕期血糖异常对母婴危害大。饮食控制要保证母婴营养需求,避免营养不足或过剩。运动选择适合孕妇的方式,如孕妇瑜伽、散步等。药物治疗需谨慎,多数口服降糖药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一般选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且需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4.有其他病史人群:如合并心血管疾病,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注意血压、血脂管理,因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并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合并肾脏疾病,避免使用经肾脏排泄且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