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消化吸收
吃饭吃的快时,食物在口腔中咀嚼不充分,会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因为唾液分泌的淀粉酶不能充分与食物混合,影响碳水化合物的初步消化。同时,胃肠蠕动需要一定时间来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进食过快会使食物不能被很好地研磨、混合和消化,导致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吸收,长期如此可能引起营养不良等问题。例如,有研究表明,进食速度慢的人群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率比进食快的人群平均高出约10%-15%。对于儿童来说,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吃饭快会更明显地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对于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逐渐衰退,吃饭快会进一步加重消化功能的减退,影响营养状况。
二、增加肥胖风险
吃饭快的人往往在进食过程中,大脑还没有接收到饱腹信号就已经吃了较多食物。这是因为大脑感知饱腹感需要一定时间,当进食速度快时,摄入的热量超过身体实际需求,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有研究发现,进食速度快的人群相比进食速度慢的人群,肥胖发生率要高出2-3倍。从年龄角度看,青少年时期吃饭快容易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为成年后的肥胖埋下隐患;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吃饭快可能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体重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巨大儿等的发生风险。
三、引发胃部疾病
长期吃饭快会使胃部承受过度的压力,因为大量食物快速进入胃内,会导致胃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失调。容易引起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增加患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风险。比如,进食过快会使胃黏膜受到较多的机械性刺激,时间久了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炎症等病变。儿童吃饭快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情况;老年人本身胃黏膜相对脆弱,吃饭快更容易损伤胃黏膜,加重胃部疾病的发生几率。
四、影响血糖波动
吃饭快时,碳水化合物被快速消化吸收,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身体需要一定时间来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这样就容易造成血糖的大幅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不稳定会加重病情的控制难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进食过快后,可能出现餐后高血糖,长期如此会损害血管、神经等组织。对于健康人群,如果长期吃饭快,也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未来患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在儿童中,如果存在吃饭快的情况,虽然一般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但也可能对血糖调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吃饭快会进一步加重血糖的波动,不利于孕期血糖的控制,影响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