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一)生理性黄疸
1.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破坏增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出生后血氧含量增加,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出生后新生儿的肝脏不能迅速结合胆红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
(3)其他: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等。
2.胆红素排泄减少
(1)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胆红素摄取不足。
(2)胆红素结合缺陷: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活性不足,使胆红素结合排泄减少。
(3)胆红素排泄:酸中毒时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减少,胆红素排泄增加。
3.肠肝循环增加
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和尿胆原,胆红素含量增多,增加了肠肝循环。
(二)病理性黄疸
1.胆红素生成过多
(1)同族免疫性溶血:母子血型不合,如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
(2)红细胞酶缺陷:如G-6-PD缺乏。
(3)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
(5)其他:感染、窒息、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等。
2.胆红素排泄异常
(1)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新生儿持续性黄疸的常见原因,由于胆道先天性畸形,胆汁不能排出,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3)其他:药物、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
(三)治疗方法
1.光照治疗
(1)原理:胆红素能吸收光线,在光疗时胆红素可被转化为一种更容易排出体外的异构体,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2)方法:将新生儿置于蓝光箱中,单面或双面光疗,持续24~48小时。
2.药物治疗
(1)苯巴比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增加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
(2)白蛋白: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其他:纠正酸中毒、补充水分、预防低血糖等。
3.换血治疗
(1)原理:换血可以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方法:通过换血,将新生儿体内过高的胆红素排出体外,同时补充新鲜的血液。
4.其他治疗
(1)支持治疗:保证新生儿的营养和水分供应,维持电解质平衡。
(2)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有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
总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