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界性早搏是什么病

交界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早搏,可偶发或频发,可以无任何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交界性早搏的病因包括:

1.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

2.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3.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紧张等。

5.其他:如饮酒、咖啡、吸烟等。

交界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

1.去除病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停用可疑药物等。

2.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等。

3.导管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术。

4.植入起搏器:对于有晕厥、黑矇等症状,或伴有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可考虑植入起搏器。

交界性早搏的预后取决于其病因、症状、是否合并其他心律失常等因素。一般来说,偶发的、无明显症状的交界性早搏预后较好;频发的、有明显症状的交界性早搏,或合并其他心律失常的交界性早搏预后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交界性早搏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出现心悸、头晕、黑矇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