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病因及相关机制
(一)肛肠疾病
1.内痔
-机制:内痔是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是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排便时,干燥的粪便通过肛管,摩擦曲张的痔静脉,导致其破裂出血,通常为鲜红色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合,多在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好发于成年人,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以成年人多见,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较大,但妊娠女性由于盆腔压力增加易患内痔。
2.肛裂
-机制:肛裂是肛管皮肤的全层裂开形成的小溃疡,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出血,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肛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长期便秘、大便干结是主要诱因,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肛裂,可能与女性骨盆结构等因素有关。
3.直肠息肉
-机制: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当息肉表面的血管破裂时可引起出血,血色鲜红,量一般较少,可单发或多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出现,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4.直肠癌
-机制:直肠癌是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肿瘤组织质脆易出血,排便时肿瘤受到粪便的摩擦,导致出血,便血颜色鲜红或暗红,可伴有黏液,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
(二)肠道炎症性疾病
1.溃疡性结肠炎
-机制: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肠道黏膜出现溃疡、糜烂,导致出血,便血可为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
2.克罗恩病
-机制: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肠道疾病,病变可累及肠道各部位,肠道黏膜呈节段性分布的炎症、溃疡,可引起出血,便血特点多样,可伴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等表现。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便血情况,包括便血的颜色、量、频率,是否伴有腹痛、腹泻、便秘、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有无肛肠疾病史、肠道炎症性疾病史、家族肿瘤史等,还需询问患者的生活方式,如饮食结构、排便习惯、是否长期久坐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询问喂养情况、有无先天性肠道畸形等病史。
(二)体格检查
1.肛门直肠检查
-对于有肛肠疾病可能的患者,进行肛门指诊,可触及直肠下段及肛管的病变,如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还可进行肛门镜检查,直接观察肛门直肠黏膜的情况,发现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2.全身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观察有无贫血貌,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包块等,对于怀疑肠道炎症性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导致便血的患者,全面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线索。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若血红蛋白降低,提示有出血导致的贫血。
-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可了解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潜血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肠道有无出血及炎症等。
-生化检查:对于怀疑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2.影像学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溃疡、息肉、肿瘤等,并可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儿童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但现在也有适合儿童的小型结肠镜。
-直肠指诊结合肛门镜检查对于肛肠疾病的初步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直肠癌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提示作用。
-钡剂灌肠检查:对于肠道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可观察肠道的形态、蠕动等情况,但对于微小病变的诊断不如结肠镜敏感。
三、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及一般性原则)
(一)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
1.内痔
-对于轻度内痔,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治疗,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变不良排便习惯、避免久坐等,还可进行温水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中度或重度内痔,可考虑胶圈套扎疗法、注射疗法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2.肛裂
-急性肛裂可通过保持大便通畅,局部坐浴(如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促进裂口愈合。慢性肛裂多需要手术治疗,如肛裂切除术等。
3.直肠息肉
-小的直肠息肉可在结肠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术,对于较大或多发的息肉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手术方式,儿童的直肠息肉需根据息肉的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4.直肠癌
-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根治性切除术等,同时可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5.溃疡性结肠炎
-采用内科治疗为主,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全结肠切除术等。
6.克罗恩病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对于出现肠梗阻、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每次大便都有鲜血需高度重视,首先考虑直肠息肉等疾病,在检查和治疗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结肠镜检查需在充分准备和专业儿科医生操作下进行,对于儿童的肛肠疾病治疗要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法,避免过度治疗。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每次大便有鲜血,要考虑内痔等肛肠疾病的可能,由于妊娠期生理变化,治疗时需谨慎,优先选择保守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温水坐浴等,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必要时在充分评估风险后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3.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警惕直肠癌等恶性疾病的可能,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对于手术治疗要评估手术耐受性,药物治疗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