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
(一)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上呼吸道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分泌更多黏液形成痰。例如普通感冒时,鼻、咽、喉部黏膜受影响,腺体分泌增加,就会有喉咙有痰的表现,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
(二)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过度用嗓、长期接触粉尘等)都可导致慢性咽炎。咽部黏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淋巴滤泡增生,分泌物增多,从而感觉喉咙有痰,成年人中因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较多见。
(三)鼻窦炎
鼻窦黏膜炎症产生的分泌物可倒流至咽部,引起喉咙有痰的感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鼻窦发育特点使其相对易患鼻窦炎进而出现相关症状。
(四)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到达咽部,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喉咙有痰,成年人中因饮食不规律、肥胖等因素患病人群较多。
(五)下呼吸道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长期吸烟等因素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出现咳嗽、咳痰,喉咙总有痰的情况;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各年龄段都可能,儿童肺炎相对更需重视。
二、应对措施
(一)一般处理
保持呼吸道湿润:适当多饮水,每日保证1500-2000ml左右的饮水量,可湿润呼吸道,利于痰液稀释,儿童需按需适量饮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不适。
避免刺激因素:戒烟,减少接触二手烟,避免长时间处于粉尘环境等,对于慢性咽炎患者尤为重要,成年人要自觉远离不良环境,儿童则需家长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体位调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夜间反流,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调整合适睡姿。
(二)针对病因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注意休息,儿童可适当增加休息时间,一般无需特殊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则需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严格遵医嘱,儿童用药更要谨慎。
慢性咽炎: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清洁咽部,成年人可使用,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含漱液。
鼻窦炎: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可使用抗生素,同时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等治疗,儿童鼻窦炎治疗需更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规范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如成年人可使用奥美拉唑等,但儿童一般不首选,需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同时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过饱、睡前不宜进食过多等。
下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儿童使用祛痰药需选择儿童剂型;肺炎则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儿童肺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喉咙有痰时,家长要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量等情况,儿童不会有效咳痰,家长可适当拍背帮助排痰,拍背时要注意力度,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同时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应在医生明确诊断后,严格按照儿童剂量使用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喉咙有痰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排痰相对困难,可适当增加饮水量,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拍背排痰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加重病情。
(三)孕妇
孕妇喉咙有痰需谨慎用药,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通过调整饮食、适量饮水等缓解。若病情需要用药,要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因为孕妇用药需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