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运动相关因素
1.过度使用: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如长跑、爬山、频繁上下楼梯等,会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反复受到牵拉和磨损。例如,跑步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过度跑步会导致髌股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受损,引发酸痛。研究表明,每周运动超过一定量(如对于普通人群每周跑步超过30公里),膝关节酸痛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2.运动损伤:常见的有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半月板损伤多发生在扭转膝关节的运动中,如篮球、足球的急停转身动作,损伤后膝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前交叉韧带损伤常见于剧烈的体育运动中,如滑雪、篮球的快速变向,受伤时可感觉到膝关节有撕裂感,随后出现酸痛等不适。
(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1.骨关节炎: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变,多见于中老年人。软骨磨损后,膝关节在活动时软骨下骨相互摩擦,导致膝关节酸痛,尤其在上下楼梯、蹲起时症状加重。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患病率较高,约有30%左右的50岁以上人群受其困扰,且女性患病率相对略高,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对关节软骨有一定保护作用。
(三)其他因素
1.肥胖: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使膝关节软骨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软骨的磨损。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增加约30%。肥胖人群膝关节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2.膝关节感染:如细菌性关节炎,多由细菌感染膝关节引起,可导致膝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酸痛较为明显,同时伴有全身发热等感染表现。
3.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膝关节,导致膝关节滑膜炎症,出现酸痛、肿胀、僵硬等症状,通常呈对称性发病,早晨起床时僵硬感较为明显,可持续数小时。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一)年轻人
1.生活方式因素:年轻人若经常进行剧烈运动或不良运动姿势,易出现运动相关问题。例如,喜欢打篮球但跳跃落地姿势不正确的年轻人,容易发生半月板或韧带损伤。应对措施首先是调整运动方式,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时注意姿势正确,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如果出现膝关节酸痛,应暂停剧烈运动,适当休息,可进行局部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冷敷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
2.肥胖影响:年轻肥胖者要注意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减轻体重,如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方式,减少膝关节的负担。
(二)中老年人
1.退行性病变为主:中老年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常见原因,要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减少上下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活动。可适当进行一些低强度的关节锻炼,如坐位膝关节屈伸练习等,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稳定性。同时,可通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来预防和辅助治疗骨关节炎,如饮食中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2.自身免疫性疾病关注:中老年人若出现膝关节对称性酸痛、僵硬等症状,要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检测,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三)特殊人群
1.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膝关节酸痛相对较少见,若出现多与生长痛或运动损伤有关。生长痛多发生在夜间,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局部按摩缓解。如果是运动损伤,如过度跑步导致的膝关节酸痛,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
2.孕妇:孕妇膝关节酸痛可能与体重增加、激素变化等有关。体重增加使膝关节负担加重,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关节韧带松弛。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膝关节肿胀和酸痛。选择舒适的鞋子,必要时可使用托腹带减轻腹部对下肢的压力。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出现膝关节酸痛要警惕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关节病变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神经和血管病变,影响膝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和神经功能,同时高血糖环境也容易引发感染等问题。糖尿病患者出现膝关节酸痛时应及时就医,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进行膝关节相关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