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囊肿是怎么回事

一、定义及概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于育龄女性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女性体内雄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及卵巢多囊样改变等。

二、病因机制

1.遗传因素: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亲属患多囊卵巢综合征,个体发病风险可能增高。

2.内分泌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导致雄激素分泌过多,促性腺激素比例失调,影响卵泡正常发育及排卵,进而形成卵巢多囊样改变。

3.代谢因素:常伴随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刺激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进一步加重高雄激素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三、临床表现

1.月经失调:多表现为月经稀发(周期≥35日)、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无规律性。

2.高雄激素表现:可见多毛,多见于面部、下颌、乳晕周围等部位;出现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部;部分患者有雄激素性脱发。

3.卵巢形态改变:超声检查可见单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或卵巢体积增大。

4.肥胖:约半数以上患者存在肥胖,多为腹型肥胖。

四、诊断标准

需符合以下3项中的2项,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临床和(或)生化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

3.超声下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

五、治疗原则

1.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肥胖患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等方式减轻体重,一般体重减轻5%~10%可改善月经及排卵情况,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2.调节月经周期:可使用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调整月经周期,预防子宫内膜增生。

3.降低雄激素水平:对于高雄激素表现明显者,可选用螺内酯等药物降低雄激素。

4.促排卵治疗: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但需密切监测卵泡发育情况。

六、特殊人群关注

育龄期女性:需重视不孕问题,部分患者可通过促排卵治疗尝试妊娠,同时孕期需加强监测,警惕妊娠并发症。

儿童及青少年:若出现月经异常、多毛等表现,应尽早就诊,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影响生长发育。

肥胖患者:肥胖会加重内分泌紊乱,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维持体重稳定,降低疾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