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体感染相关因素
(一)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在儿童及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例如,肺炎链球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等情况,肺炎链球菌容易侵入呼吸道并在肺部繁殖,引发肺炎。肺炎链球菌感染后可导致肺泡炎症,影响气体交换功能。
(二)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是常见的引发肺炎的病毒。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感染,儿童由于接触外界环境机会增多且免疫系统相对脆弱,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后并发肺炎。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炎症,进而累及肺部,导致病毒性肺炎,影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出现咳嗽、气促等肺炎相关症状。
(三)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也是导致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免疫反应,导致支原体肺炎。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造成聚集性发病。
二、宿主自身因素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呼吸道解剖结构和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例如,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液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弱,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差;同时免疫系统中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尤其是婴幼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耗但自身合成抗体的能力有限,所以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肺炎。比如早产儿,其各系统发育更不成熟,发生肺炎的风险相对更高。
2.老年人:老年人的呼吸道黏膜逐渐萎缩,防御功能减退;同时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如T细胞功能衰退,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等。另外,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肺炎,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恢复相对困难。
(二)基础疾病因素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患者的气道存在慢性炎症,气道黏膜增厚、分泌物增多,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同时,患者的肺部防御机制受损,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肺炎。例如,COPD患者长期的气道炎症导致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病原体更容易在肺部定植并繁殖,引发肺炎后病情容易加重,且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如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功能降低等。例如,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炎时,感染不容易控制,肺炎的病程往往较长,且容易出现肺部感染难以治愈的情况,因为高血糖环境为病原体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同时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不利于清除病原体。
三、环境因素
(一)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如空气中存在较多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居民患肺炎的风险可能增加。这些污染物可刺激呼吸道,使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受阻,黏液分泌改变,从而容易让病原体侵入肺部引发炎症。
(二)居住环境拥挤
在居住环境拥挤的情况下,空气流通不畅,病原体容易在空气中传播。例如,在一些集体宿舍、流动人口聚居的区域,人员密集,肺炎病原体可以通过频繁的飞沫传播在人群中迅速扩散,导致肺炎的发病率升高。尤其是儿童在拥挤的幼儿园等场所,更容易相互传染而患上肺炎。
四、其他因素
(一)吸烟因素
吸烟者的呼吸道黏膜受到烟草烟雾的长期刺激,会导致纤毛运动障碍、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功能亢进等,从而削弱呼吸道的自净和防御功能。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还会损伤肺泡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使机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长期吸烟的人患肺炎的几率比不吸烟者明显增高,而且吸烟会加重肺炎的病情,影响肺炎的康复。例如,吸烟的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肺部炎症的吸收往往比不吸烟的患者更缓慢,且更容易复发。
(二)免疫抑制状态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药物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反应,使得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大大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肺炎。这些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器官排斥反应,但同时也面临着感染肺炎等机会性感染的高风险,一旦发生肺炎,病情通常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