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黄囊瘤又名内胚窦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儿童及年轻妇女,多发生于单侧卵巢。其表现和诊断方法如下:
1.临床表现:
腹部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一侧性,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囊性或实性,质地偏硬,无压痛,可活动。
腹胀:由于肿瘤较大,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腹胀。
腹痛:可表现为隐痛或胀痛,多为肿瘤蒂扭转或破裂引起。
月经紊乱: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
转移症状:卵巢卵黄囊瘤可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如肺、肝、骨等,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咳嗽、咯血、肝区疼痛、骨痛等。
2.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可发现卵巢内有囊性或实性肿块,有助于诊断。
血清学检查:血清AFP(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他标志物如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DH(乳酸脱氢酶)等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病理检查:通过手术或腹腔镜取卵巢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
其他检查:如CT、MRI等可帮助了解肿瘤的大小、范围及转移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卵巢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并不具有特异性,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青春期前或年轻妇女出现腹部肿块、月经紊乱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卵巢卵黄囊瘤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