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滑膜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最早的病理改变发生在滑膜。初始为滑膜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炎症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滑膜细胞增生,形成绒毛状突起,即血管翳。血管翳具有破坏性,会侵蚀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等组织。这一过程在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生活方式或病史的患者中基本相似,但病情进展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可能炎症反应相对更重,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关节软骨改变

血管翳不断侵蚀关节软骨,会导致软骨下骨暴露。软骨表面会出现糜烂、溃疡等改变。软骨中的蛋白多糖合成减少,胶原纤维降解,进而影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在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关节软骨的改变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老年患者,关节软骨的破坏会加速关节功能的衰退。

软骨下骨改变

软骨下骨会出现骨质破坏,骨小梁变薄、断裂等。同时,骨膜下会有新骨形成。这种骨质的破坏和新骨形成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畸形和功能障碍。不同年龄患者的软骨下骨改变在修复能力上有所差异,儿童的软骨下骨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长期病变也会影响其正常发育;老年患者的修复能力较弱,骨质破坏后更难恢复。

关节周围组织改变

关节周围的肌肉会出现萎缩,这是因为关节疼痛导致患者活动减少,肌肉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韧带也会受到影响,变得松弛或挛缩,从而进一步加重关节的畸形。对于女性患者,由于激素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在相同病情下肌肉萎缩等关节周围组织改变的程度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长期卧床病史的患者,关节周围组织的改变可能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