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急救处理
1.冷却烫伤部位:
-对于轻度烫伤,应立即将烫伤部位用流动的凉水冲洗10-30分钟,这样可以降低局部温度,减少余热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等对疼痛耐受可能有差异的人群,因为及时冷却能有效减轻烫伤程度。凉水温度一般控制在15-20℃较为适宜,过低的水温可能会引起局部血管过度收缩,影响组织修复。
-若烫伤部位不方便冲洗,也可以用冷毛巾等冷敷,但要注意保持持续冷敷,时间同样需达到10-30分钟。
2.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等:
-小心地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等,若衣物与创面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剪开粘连部分,避免加重创面损伤。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娇嫩且活动相对较多,在脱去衣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是手部烫伤,要注意保持手部的功能位,方便后续处理。
二、创面处理
1.轻度烫伤创面处理:
-对于小面积轻度烫伤,冷却处理后可涂抹一些具有清凉、止痛、促进修复作用的烧伤膏等。例如一些含有湿润烧伤膏成分的药物,其能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但要注意,对于儿童使用烧伤膏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并且在涂抹前确保创面清洁,避免感染。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细菌感染。可以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但要注意纱布的透气性,儿童皮肤薄嫩,更要选择柔软、透气的无菌纱布。
2.中重度烫伤创面处理:
-中重度烫伤需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医生会对创面进行清创,清除创面的异物、坏死组织等。对于儿童中重度烫伤,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清创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镇痛和安抚,尽量减少儿童的痛苦和恐惧心理。
-医生可能会根据创面情况进行包扎或暴露疗法等。包扎疗法时要选择合适的敷料,保持包扎部位的松紧适度,儿童的肢体包扎要注意避免影响血液循环。暴露疗法时要注意保持创面的环境清洁,控制室温在28-32℃左右,相对湿度在50%-60%,有利于创面愈合。
三、抗感染治疗
1.局部抗感染:
-对于轻度烫伤创面,若出现感染迹象,如创面红肿加重、有脓性分泌物等,可局部使用一些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抗生素软膏时,要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防止引起耐药等问题。
-对于中重度烫伤,医生可能会根据创面情况系统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
2.全身支持治疗:
-对于中重度烫伤患者,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创面愈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同时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烧伤面积、尿量等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量和补液成分,儿童的补液要更加精准,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手术治疗情况
1.需要手术的烫伤情况:
-对于深度较大的烫伤,如Ⅲ度烫伤等,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皮肤移植术等。在儿童中,皮肤移植要考虑其皮肤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供皮区和移植方法。例如可以选择自体皮移植或异体皮移植等,自体皮移植是较为理想的方式,但要注意供皮区的选择要尽量不影响儿童的外观和功能。
-手术前后要加强对儿童的护理,术前要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手术;术后要注意观察移植皮肤的存活情况,保持移植部位的固定和清洁,防止儿童搔抓等引起移植皮肤移位或感染。
五、并发症防治
1.防止休克:
-对于大面积烫伤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容易发生休克。要及时进行补液抗休克治疗。儿童血容量相对较少,在补液时要严格按照公式计算补液量,并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确保补液合理,维持儿童的循环稳定。
2.防止肺部并发症:
-对于重度烫伤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儿童由于咳嗽反射较弱,更要加强翻身拍背等护理措施,鼓励儿童深呼吸,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
3.防止应激性溃疡:
-严重烫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性溃疡,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如有无呕血、黑便等。对于儿童,要注意其饮食和胃肠道功能的变化,必要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但儿童使用药物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