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混合痔疮

一、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它是由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的直肠和肛管静脉丛同时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简单来说,它兼具内痔和外痔的特点。内痔是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外痔则是由齿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而混合痔跨越了齿线,同时存在内痔和外痔的临床表现。

1.从解剖学角度来看,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当这些静脉团在齿线上下都出现病变时,就构成了混合痔。齿线是直肠和肛管之间的分界线,对混合痔的定义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混合痔的症状较为多样。便血是常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排便时手纸上带血、点滴状出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血液颜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相混。内痔脱出也是主要症状,初期内痔可在排便后自行回纳,随着病情发展,脱出后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外痔部分常有疼痛、瘙痒症状,尤其是发生血栓或炎症时,疼痛剧烈。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肛门坠胀、异物感,有时会有分泌物渗出,刺激肛周皮肤,导致潮湿、瘙痒。

3.混合痔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饮食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长期饮酒,食用大量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刺激直肠肛管黏膜和皮肤,使静脉丛充血扩张,增加发病风险。久坐久站、长期便秘或腹泻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与混合痔密切相关。久坐久站会使盆腔内血液回流不畅,直肠肛管静脉丛淤血;便秘时排便用力,腹压增加,容易导致静脉丛曲张;腹泻则会频繁刺激肛管直肠,引发局部充血。另外,妊娠、分娩等因素,使腹压长期升高,影响静脉回流,也是女性患混合痔的常见原因。从年龄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静脉壁变薄,更易发生曲张,所以中老年人患混合痔的几率相对较高。有家族病史的人群,由于遗传因素导致静脉壁薄弱,也较易发病。

二、混合痔的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角菜酸酯栓,它能在直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炎症和疼痛,促进受损黏膜修复。另一种常用药是迈之灵片,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淤血症状。还有地奥司明片,能增强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减轻痔疮引起的水肿。

2.手术治疗:当混合痔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常见手术方式有外剥内扎术,即外痔剥离、内痔结扎,切除痔核,疗效确切,但术后疼痛较明显。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主要是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同时吻合,阻断痔的血液供应,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但可能有一些并发症。

3.非手术治疗:调整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长,如不要在排便时看书、玩手机。每天可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促进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还可进行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孕期由于腹压增加,易患混合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适当垫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饮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若出现症状,避免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安全的治疗措施,因为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混合痔时,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手术治疗要评估手术耐受性,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生活中,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动作宜缓慢,避免因体位改变过快导致意外。

3.儿童:儿童患混合痔相对较少,多因不良排便习惯或便秘引起。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排便习惯,如每天定时排便。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若孩子出现疑似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及时就医,避免不规范治疗对孩子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