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现消化道相关症状时
1.便血: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便血,无论是鲜红色、暗红色还是黑便等情况,都需要考虑做肠镜检查。例如,长期慢性便血可能提示肠道存在炎症、息肉甚至肿瘤等病变,通过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情况并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因。对于儿童便血,也需要谨慎对待,若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肠道内的病变,如炎症性肠病等。
2.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形状变细、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等情况。比如近期出现频繁腹泻,经一般治疗无改善,或者便秘情况进行性加重,可能提示肠道功能或结构发生了异常,肠镜检查能帮助排查肠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问题。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易出现变化,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更应及时考虑肠镜检查。
3.腹痛:长期或反复的腹痛,经其他检查不能明确病因时,肠镜检查有助于了解肠道内部情况。如腹痛伴有腹部包块,可能提示肠道肿瘤等病变,通过肠镜可以直观查看肠道内是否有肿物并进行相关检查。
二、筛查肠道疾病时
1.大肠癌高危人群:
-年龄因素:一般45岁以上人群属于大肠癌的普通风险人群,建议进行肠镜筛查。对于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能需要提前至40岁甚至更早就进行肠镜检查。例如,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其亲属患大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需要更积极地进行肠镜筛查来早期发现病变。
-家族史:如果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大肠癌患者,那么本人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比如父母一方患有大肠癌,子女患大肠癌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所以需要通过肠镜等检查手段早期排查。
-肠道疾病史: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发生癌变的风险较高,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监测肠道情况。
2.息肉筛查:肠道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对于发现有肠道息肉的患者,需要通过肠镜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息肉切除等),并且需要定期复查肠镜以监测是否有新的息肉生长。尤其是较大的息肉、多发性息肉等情况,更要重视肠镜的筛查和后续监测。
三、其他情况
1.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当腹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发现肠道有可疑病变,但不能明确性质时,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等情况。例如,CT检查发现肠道有占位性病变,需要通过肠镜来进一步确诊。
2.不明原因的消瘦:如果没有明显诱因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消瘦,经排查其他系统疾病后,怀疑肠道疾病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等情况时,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肠道内可能存在的影响营养吸收的病变,如肠道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