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肛裂
肛裂是导致大便后屁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因大便干结,排便时过于用力,撑裂肛管皮肤所致。其典型表现为排便时突发刀割样剧痛,便后短时间内疼痛可缓解,但随后会出现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性疼痛,同时可能伴有少量便血,便血颜色鲜红,多附于粪便表面。儿童若存在便秘情况,易因干结大便损伤肛管皮肤引发肛裂;老年人因肠道蠕动减慢,便秘发生率高,也较易出现肛裂导致的便后肛门痛。
二、痔疮
(一)外痔
外痔在排便后可能因粪便摩擦、刺激痔核而引起疼痛。尤其是炎性外痔或血栓性外痔,患者除了有肛门肿物外,排便后疼痛会明显加重,局部可伴有肿胀、灼热感。女性孕期由于盆腔静脉回流受阻,痔疮易加重,从而增加便后屁眼痛的发生风险;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欠佳,外痔发作时也易出现疼痛。
(二)内痔脱出嵌顿
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若未能及时回纳,发生嵌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剧烈疼痛,且伴有肛门坠胀感,这种情况在老年人或长期便秘者中相对常见,因为他们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易出现内痔脱出嵌顿。
三、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发病时肛门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排便后疼痛往往会加剧,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婴幼儿由于肛周皮肤娇嫩,卫生护理不当等易引发肛周脓肿;糖尿病患者因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是肛周脓肿的高发人群,更需注意便后肛门痛可能由肛周脓肿引起。
四、肛窦炎
肛窦炎是肛隐窝的炎症,多因粪便积存于肛窦,导致细菌感染所致。患者排便后会出现肛门隐痛不适,伴有坠胀感,有时可伴有少量黏液排出,黏液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加重不适感。长期久坐、便秘的人群,肛窦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肛门与阴道邻近,若局部卫生不佳,也易诱发肛窦炎,出现便后屁眼痛。
五、便秘
干结的大便在通过肛门时,会对肛门周围的黏膜、皮肤等造成刺激和损伤,从而引起大便后屁眼痛。儿童若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或有不良排便习惯,易发生便秘;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肠道蠕动缓慢,也是便秘的高发群体,便秘时更易出现便后肛门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