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脂的定义
血脂是血浆中中性脂肪(包括甘油三酯等)和类脂(包括磷脂、固醇等)的统称,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储备与代谢物质,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
二、组成成分及意义
(一)甘油三酯
1.来源:主要来自膳食摄入及体内肝脏、脂肪组织等合成,是机体储能与供能的重要物质,正常情况下维持能量平衡。
2.临床意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常见于高脂饮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过高可增加胰腺炎等风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二)胆固醇
1.分类及作用: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可将外周组织多余胆固醇转运至肝脏代谢,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过高时易沉积于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发生风险。
三、来源与代谢
(一)来源
血脂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条途径,外源性来自食物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内源性由体内肝脏、脂肪组织等合成产生。
(二)代谢
肝脏是脂质合成与代谢的关键器官,甘油三酯在脂肪组织中储存与动员,胆固醇在肝、肠等组织中经转化参与胆汁酸合成等代谢过程,最终通过排泄等方式维持体内脂质平衡。
四、临床意义与人群差异
(一)临床意义
血脂水平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等指标评估健康状况,血脂异常需结合个体情况进一步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二)人群差异
1.年龄:老年人因代谢功能减退,血脂异常发生率相对较高,需关注定期监测。
2.性别:绝经前女性HDL-C水平通常高于男性,绝经后女性HDL-C水平接近男性,女性绝经后LDL-C升高风险增加。
3.生活方式: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导致血脂升高,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4.病史: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人群,遗传因素影响血脂代谢,需更密切监测血脂并采取针对性健康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