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上面长了个肉疙瘩一样的包是怎么回事

一、牙龈上面长肉疙瘩样包的常见原因

(一)牙龈脓肿

1.病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常因食物残渣滞留、牙菌斑堆积等导致牙龈组织发生炎症,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例如,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面上的细菌滋生,引发牙龈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炎症局限后形成脓肿。

2.人群差异: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一般来说,口腔卫生习惯差的人群更易出现。儿童若糖果摄入过多且未良好刷牙,也可能因细菌感染导致牙龈脓肿;成年人中,吸烟者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影响牙龈血液循环和抵抗力,也较易发生牙龈脓肿。

3.表现:牙龈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隆起,颜色可为红肿,触之有波动感,按压时可有脓液流出,同时可能伴有疼痛,疼痛程度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炎症严重程度而异。

(二)根尖周脓肿

1.病因:多是由于龋齿未及时治疗,细菌感染波及牙髓,进而引起根尖周组织的炎症。牙髓内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导致根尖周脓肿形成。比如,龋齿破坏牙体组织,细菌深入牙髓,若未进行根管治疗,炎症向根尖周蔓延。

2.人群差异: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龋齿且未及时处理的人群风险较高。儿童若有乳牙龋齿未重视,可能引发根尖周脓肿;成年人中,有深龋、牙髓炎未治疗的人是高发人群。

3.表现:牙龈上的肉疙瘩通常靠近相应的牙齿,牙齿可能有变色、咬合痛等表现,患者能明确指出是哪颗牙齿对应的部位有异常,脓肿范围相对较局限,与牙齿的关系密切。

(三)牙龈瘤

1.病因:可能与局部刺激有关,如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长期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瘤样病变。另外,内分泌因素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比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易发生牙龈瘤。

2.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在妊娠期相对更易出现与妊娠相关的牙龈瘤。有口腔局部刺激因素的人群,如口腔卫生差、佩戴不合适假牙的人容易患牙龈瘤。

3.表现:牙龈上的包块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有的有蒂,有的无蒂,颜色可能接近正常牙龈色或呈暗红色,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期可能生长较快,一般无明显疼痛,但当瘤体受到刺激时可能有出血、感染等情况。

(四)智齿冠周炎

1.病因: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由于智齿萌出位置不足,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易滞留其中,细菌滋生引发炎症,炎症严重时可在牙龈上形成肉疙瘩样的包块。

2.人群差异: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智齿萌出情况有个体差异。有智齿萌出障碍的人群易患智齿冠周炎进而出现牙龈上的包块。

3.表现:牙龈上的包块常位于智齿周围,牙龈红肿明显,有压痛,患者可能伴有张口受限、吞咽疼痛等症状,炎症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就医建议

1.及时就诊情况:如果牙龈上的肉疙瘩持续不消退、逐渐增大、伴有疼痛加重、发热、张口受限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炎症加重或存在其他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2.就诊科室:一般首诊选择口腔科,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询问病史等明确病因,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巴氏刷牙法。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

2.定期口腔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龋齿、牙结石等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成年人和儿童都应重视口腔检查,儿童从乳牙萌出后就可开始进行口腔检查。

3.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糖果、甜品等,尤其是儿童要控制糖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

4.避免不良刺激:及时处理不合适的假牙等不良修复体,定期更换不合适的假牙。对于有智齿萌出异常的情况,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考虑合适的处理方式,如拔除智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