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尿路感染的病因有哪些

新生儿尿路感染的病因

一、解剖结构因素

新生儿的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女婴尿道短,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易污染尿道进而上行感染;男婴虽尿道较长,但常有包茎、尿道下裂等畸形,也会增加尿路感染风险。例如,女婴尿道长度较短,从解剖位置上更易受肛门周围细菌的侵袭,这是女婴相对男婴更易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解剖学基础。

二、生理因素

新生儿免疫力较低,自身的防御机制尚不完善,对细菌的清除能力较弱。同时,新生儿的尿液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抑制细菌生长的成分,或者尿液的酸碱度等生理特性容易为细菌的滋生提供条件。比如,新生儿肾脏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尿液相对较稀释,可能影响对细菌的冲刷作用,使得细菌更容易在泌尿系统内定植。

三、医源性因素

在新生儿医疗护理过程中,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等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或护理不当,就容易将外界细菌引入泌尿系统,从而引发尿路感染。例如,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时,细菌很容易沿着导尿管侵入泌尿系统,导致感染的发生。

四、先天畸形因素

部分新生儿存在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多囊肾等,这些畸形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使尿液在泌尿系统内潴留,为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的几率。比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积聚在肾盂内,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