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注意事项

患者评估与准备

1.病情评估:需了解患者的诊断、肠道情况及全身状况,比如肠梗阻患者禁忌大量不保留灌肠,因为可能加重梗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的肠道和身体耐受性与成人不同,要特别评估其基础疾病对灌肠的耐受性;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肠道功能减退等情况,需谨慎评估。

2.心理准备: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尤其对于儿童,要给予安抚,说明灌肠不会造成严重不适,以取得配合。

溶液选择与准备

1.溶液种类:常用0.9%氯化钠溶液、0.1%-0.2%肥皂水等。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可用28-32℃,中暑患者也可用4℃等渗氯化钠溶液。不同年龄患者对溶液温度的耐受不同,儿童温度宜稍低,避免过冷过热刺激肠道。

2.溶液量:成人一般500-1000ml,小儿根据年龄而定,通常50-200ml。要根据患者情况准确准备溶液量,如肥胖患者可能需要稍多溶液,但也要考虑肠道承受能力。

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1.体位:一般采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暴露臀部。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协助摆好体位,儿童需适当调整体位,确保操作方便且患者舒适。

2.插管深度:成人插管深度约7-10cm,小儿约4-7cm。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肠道黏膜。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轻柔操作,防止造成肠道损伤。

3.灌肠速度:缓慢灌入溶液,成人灌肠速度一般每分钟50-70ml。要根据患者反应调整速度,如患者有腹胀等不适,应减慢速度。儿童更要缓慢注入,防止因速度过快引起肠道痉挛等不适。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大量不保留灌肠要谨慎,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妇,灌肠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引发早产等情况,如需灌肠应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选择合适的溶液和操作方法。

2.老年人: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退,灌肠时要注意动作轻柔,溶液量不宜过多,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防止出现肠道损伤或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3.儿童:儿童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要选择合适的灌肠器具,严格控制溶液量和温度,操作过程中要安抚儿童,避免其过度紧张挣扎导致意外。

操作后观察与护理

1.观察排便情况:观察患者排出粪便的性质、颜色、量等。如发现异常,如血便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2.患者反应: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儿童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等情况,确保患者在灌肠后身体状况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