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肌肉骨骼系统问题
(一)腰肌劳损
1.成因:长期从事弯腰劳作、久坐久站等工作的人群易发生,例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保持坐姿,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出现劳损,导致腰背疼痛。其机制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或慢性损伤,局部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2.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人群因工作生活方式影响相对更易患,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患病风险可能略高。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1.成因: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发生退变,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发腰背疼痛。例如40-60岁人群椎间盘退变明显,长期腰部受力不当(如搬运重物)易诱发。
2.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20-50岁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机会较多有关。
(三)脊柱侧弯
1.成因:青少年时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如姿势不良等因素可导致脊柱侧弯,侧弯的脊柱会引起两侧肌肉受力不平衡,进而出现腰背疼痛。
2.年龄与性别因素: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发病率相对略高,可能与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姿势习惯等有关。
二、外伤因素
(一)急性腰扭伤
1.成因:腰部突然受到扭转、牵拉等外力作用,如搬抬重物时姿势不当,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伤,引起腰背疼痛。
2.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更易在搬抬重物等场景下受伤。
(二)脊柱骨折
1.成因: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如跌倒)即可导致脊柱骨折,出现腰背疼痛;青壮年则多因高能量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引起脊柱骨折。
2.年龄与性别因素: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因骨质疏松风险高更易发生,青壮年男性在高能量损伤场景下更易出现脊柱骨折。
三、炎症性疾病
(一)强直性脊柱炎
1.成因: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免疫因素参与其中,主要累及脊柱关节,导致脊柱炎症,引起腰背疼痛,且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2.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16-30岁男性,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遗传基因的性别差异等因素有关。
(二)类风湿关节炎
1.成因: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脊柱关节,引起关节炎症,导致腰背疼痛,同时可能伴有关节肿胀、畸形等表现。
2.年龄与性别因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免疫调节特点等有关。
四、内脏疾病牵涉痛
(一)肾脏疾病
1.成因: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病变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腰背疼痛。例如肾结石时,结石刺激肾盂、输尿管,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位。
2.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肾盂肾炎发病率相对略高,可能与女性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有关;肾结石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妇科疾病
1.成因:女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可引起腰骶部牵涉痛,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导致腰背疼痛。
2.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育龄女性,与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结构及生殖健康状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