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什么病?

梅毒是什么病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

1.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一般的消毒剂、肥皂水及日常清洁剂等均可迅速将其杀死。

2.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内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逐渐减小,感染4年以上一般无传染性。

母婴传播: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

其他途径:少数情况下可通过输血、接触污染的衣物等间接传播。

3.临床表现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发生在不洁性接触后2-4周,多为单发,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疮面较清洁,有软骨样硬度。硬下疳未经治疗可在3-8周内自然消退,不留痕迹或仅留轻度萎缩性瘢痕。同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通常为单侧,质硬,无压痛,不融合。

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可出现皮肤黏膜损害,如梅毒疹,形态多样,包括斑疹、丘疹、脓疱等;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乏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扁平湿疣,好发于外阴、肛门等部位,为湿润的扁平丘疹,表面糜烂,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三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一般在感染后2年以上发生,可累及皮肤、黏膜、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皮肤黏膜损害主要为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树胶肿为破坏性很强的皮损,可导致组织坏死、溃疡,愈后留有瘢痕;心血管梅毒可引起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神经梅毒可出现脑膜炎、脑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4.诊断

实验室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直接在皮损处查找梅毒螺旋体,一期梅毒硬下疳处阳性率较高,是早期诊断梅毒的重要方法。

-血清学检查: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常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等,可用于筛查和疗效观察;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常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等,用于确诊。

影像学检查:对于三期梅毒累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部位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头颅CT等,以评估病变情况。

5.治疗

药物治疗: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不同病期的梅毒治疗方案有所不同。早期梅毒(一期、二期、病期不足2年的潜伏梅毒)通常采用苄星青霉素G肌肉注射;晚期梅毒(三期皮肤、黏膜、骨骼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及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等的治疗相对复杂,需要更长疗程的青霉素治疗。

6.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感染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性梅毒儿,因此孕妇一旦确诊梅毒,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儿童:先天性梅毒儿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治疗原则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用药剂量需要根据体重等进行调整,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存在差异,所以治疗需更加谨慎。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梅毒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诊断和治疗需要更加细致,同时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要权衡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