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的卧位

半卧位

1.优势及原理

-对于腹膜炎患者,半卧位是较为常用的卧位。半卧位时,膈肌下移,胸腔容积扩大,有利于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等情况。同时,半卧位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向盆腔,因为盆腔腹膜吸收能力较弱,这样可以减少腹膜对毒素的吸收,降低全身中毒症状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腹膜炎患者采取半卧位时,腹腔渗出液引流至盆腔,能有效减少毒素的吸收,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有积极作用。

-从解剖角度看,盆腔位置相对较低,半卧位时重力作用使渗出液积聚在盆腔,避免了渗出液向上蔓延至膈下等重要部位,减少了感染扩散的可能。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对于大多数腹膜炎患者,尤其是病情相对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半卧位是合适的卧位选择。但对于伴有休克等严重情况的患者,需要权衡半卧位的利弊。在休克患者中,可能需要先采取平卧位,待休克纠正后再逐渐调整为半卧位。同时,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在采取半卧位时,要注意防止坠床等意外情况发生,可适当使用床档等防护设施。并且要定期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平卧位

1.特殊情况及原理

-当腹膜炎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时,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情况,首先应采取平卧位。平卧位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因为平卧位时身体各部位处于相对均匀的体位,能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获得相对充足的血液供应,维持基本的生命功能。此时平卧位是为了优先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是一种急救状态下的体位选择。

-另外,在患者进行某些检查或操作时,可能需要短暂采取平卧位,如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时,平卧位有助于超声探头更好地探查腹腔情况,但这种情况通常是短暂的,检查或操作结束后会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为合适的卧位。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主要适用于休克状态下的腹膜炎患者。对于平卧位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等。对于长期平卧位的患者,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等。对于儿童患者,平卧位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等情况发生,因为儿童的呼吸系统和吞咽功能相对不完善,平卧位时呕吐物容易堵塞气道,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