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种前注意事项
1.健康状况评估:接种前需确保受种者身体健康,无发热、腹泻、咳嗽等急性疾病症状。若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应待病情稳定、痊愈后再接种。如患有感冒,感冒症状消失后12周接种较为适宜。因为急性疾病期间,人体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此时接种卡介苗,可能影响疫苗效果,还可能加重原有病情或引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2.既往接种史与过敏史:告知医生之前的疫苗接种情况,特别是卡介苗的接种史。若之前接种卡介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高热、局部溃疡不愈合等,需谨慎评估是否再次接种。同时,要详细告知医生受种者的过敏史,对卡介苗及其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例如对疫苗中的辅料明胶过敏,就不能接种。
3.特殊人群情况:
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建议在体重达到2500克且身体健康状况稳定后接种卡介苗。这是因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过早接种可能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人群:接种卡介苗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卡介苗全身性播散,因此禁止接种。因为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无法有效控制卡介苗在体内的生长繁殖,从而引发严重后果。
孕妇:虽然卡介苗对胎儿的安全性尚未明确,但考虑到孕期的特殊性,一般不建议孕妇接种卡介苗,以避免对胎儿产生潜在不良影响。
二、接种时注意事项
1.接种机构与人员资质:应选择正规的预防接种机构,确保接种人员具备专业资质。正规机构的接种环境、疫苗储存与运输条件等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专业接种人员能正确掌握接种技术,减少接种差错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接种部位与操作规范:卡介苗一般采用皮内注射法,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接种人员在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准确掌握注射角度和深度,确保疫苗注入皮内,避免注入皮下或肌肉层,否则可能影响疫苗效果或导致局部不良反应加重。
三、接种后注意事项
1.留观要求:接种后需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急性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过敏症状,能在现场及时得到救治。留观结束后,受种者无不适方可离开。
2.局部护理: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脓疱等情况,这是卡介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过程。一般不要挤压、搔抓接种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若局部出现小脓疱,不要自行挑破,小脓疱通常会在数周内自行吸收、结痂,痂皮脱落后会形成卡介苗疤痕。若局部出现较大脓疱或溃疡,直径超过10毫米,且长时间不愈合(超过3个月),应及时就医。
3.全身反应观察:接种后部分受种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38.5℃)、烦躁、食欲减退等全身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12天可自行缓解。可让受种者适当休息,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如高热惊厥、严重腹泻等,应及时就医。
4.生活方式调整:接种后一段时间内,受种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利于免疫系统更好地对疫苗产生应答。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芒果等,以防加重接种后的不适或诱发过敏反应。
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因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家长细心留意其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在护理接种部位时要格外轻柔,避免因孩子乱动造成损伤。如果孩子出现异常哭闹,要排查是否与接种卡介苗有关。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有所下降,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全身反应。接种后应更加注意休息,若出现不适症状,不要自行判断处理,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专业医生评估。
3.患有慢性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接种卡介苗后要密切监测自身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例如糖尿病患者要关注血糖变化,因为接种后的应激反应可能影响血糖。同时,若慢性疾病处于不稳定期,如血压控制不佳、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等,应在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