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发烧是怎么回事

癌症晚期发烧的常见原因

肿瘤性发热:肿瘤细胞会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热物质,导致机体发热,这种发热通常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且没有明显的感染迹象。例如一些实体肿瘤如肝癌、肺癌等晚期患者常出现此类发热情况,肿瘤组织生长迅速,内部缺血缺氧,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发热。

感染性发热:癌症晚期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有肺部、泌尿系统、口腔等。肺部感染较为常见,肿瘤患者长期卧床、呼吸功能受限等因素易导致肺部痰液引流不畅,引发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38.5℃,同时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时患者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表现;口腔感染则可能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溃疡、疼痛伴发热等情况。

癌症晚期发烧的相关检查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情况。如果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发热;而肿瘤性发热时血常规可能无明显的感染性指标改变,但有时也可能出现白细胞轻度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感染时CRP会明显升高,肿瘤性发热时CRP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PCT在细菌感染时会显著升高,而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时PCT正常或轻度升高,这两项指标有助于鉴别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病原体相关检查:如怀疑肺部感染,可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明确病原菌及指导抗生素的选择;怀疑泌尿系统感染则进行尿常规及尿培养等检查;对于口腔感染可进行口腔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针对性地治疗感染相关的发热。

癌症晚期发烧的处理原则

非感染性发热(肿瘤性发热)的处理:对于肿瘤性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患者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如果体温较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一些具有退热作用的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对患者机体造成过度负担。同时要积极治疗肿瘤原发病,通过抗肿瘤治疗可能会使发热情况得到一定改善。

感染性发热的处理:如果是感染性发热,首先要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老年癌症晚期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在选用抗生素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大的药物;对于儿童癌症晚期患者出现发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加强基础护理,如对于长期卧床的感染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并发症等。

特殊人群癌症晚期发烧的注意事项

老年癌症晚期患者: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发热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生命体征,因为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更容易出现意识改变、血压波动等情况。在降温时要注意避免快速大量降温导致患者出现虚脱等情况,物理降温时水温不宜过低,擦拭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老年患者免疫力差,发热时消耗较大,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维持机体基本需求。

儿童癌症晚期患者:儿童癌症晚期患者发热时,要特别注意体温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高温可能导致儿童惊厥等情况。在物理降温时可选用儿童适宜的降温方式,如使用儿童专用的退热贴等。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有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关怀,因为儿童本身对疾病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发热时可能会更加烦躁不安,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给予更多的安抚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