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疼痛是怎么回事

一、全身性疼痛的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过度劳累:长时间进行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身体会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在肌肉中可引起全身疼痛,尤其常见于平时缺乏锻炼后突然加大运动量的人群,年龄上无特定限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再突然高强度运动易诱发。

2.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机制,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适,各年龄段均可能因睡眠不规律等生活方式问题引发,比如经常熬夜的人群。

(二)疾病因素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除了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外,常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疼痛表现,各年龄段均可感染流感病毒,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流感流行季节生活方式上聚集性活动多易被传染。

-细菌感染:严重的细菌感染引发脓毒血症时,会出现全身多部位疼痛,同时伴有高热、寒战等症状,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因细菌感染发展为脓毒血症,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并发细菌感染导致脓毒血症。

2.风湿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小关节,但也可出现全身疼痛,病情呈慢性进展,多见于中年女性,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年龄上中年女性相对高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出现全身多系统症状,包括全身疼痛,好发于育龄女性,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紫外线暴露等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生活方式上紫外线暴露频繁的育龄女性需注意防范。

3.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代谢减缓,会出现全身乏力、疼痛、畏寒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上饮食中碘摄入异常等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人群需关注自身甲状腺功能。

-痛风: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全身多关节疼痛,若病情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全身疼痛不适,多见于中年男性,与高嘌呤饮食、尿酸代谢异常等有关,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二、全身性疼痛的评估与检查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疼痛出现的时间、起病急缓、疼痛的性质(如酸痛、刺痛、胀痛等)、部位、加重或缓解因素,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肿胀等,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对于儿童要询问喂养情况、生长发育史等,女性需询问月经生育史等。

(二)体格检查

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查,以及全身各系统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疼痛相关部位的肌肉、骨骼、关节等情况,如有无压痛、肿胀、畸形等。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升高,贫血时血红蛋白等指标异常。

-血沉、C-反应蛋白: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情况下常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重要诊断价值,可检测出相关自身抗体。

-血尿酸:痛风患者血尿酸常升高。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时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异常。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了解骨骼、关节的形态结构,有无骨质破坏、增生等情况。

-CT检查:对于骨骼、关节等病变的诊断更精细,能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病变。

-MRI检查:对软组织、关节软骨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如能更清晰显示风湿免疫性疾病对关节软骨的损害等情况。

三、全身性疼痛的应对与处理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休息与制动:根据疼痛原因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疼痛,如过度劳累引起的全身疼痛需保证充足休息,风湿免疫性疾病急性发作期需制动相关关节。

2.物理治疗

-热敷:对于因肌肉劳损等引起的全身疼痛,可采用热敷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一般温度适宜,每次15-20分钟,每日可多次。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全身或局部按摩,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损伤,尤其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等情况需谨慎操作。

-针灸推拿:中医的针灸推拿对一些全身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如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但需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儿童需特别谨慎,避免不当操作造成损伤。

3.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一般成人建议7-8小时睡眠,儿童根据年龄不同有相应睡眠时长要求;保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过度摄入高嘌呤食物等,预防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全身疼痛。

(二)药物治疗

1.针对病因的药物: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抗感染药物,如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滥用),细菌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风湿免疫性疾病则根据具体疾病选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代谢性疾病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补充甲状腺激素等。

2.对症止痛药物:对于疼痛较明显者,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儿童一般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其他安全的止痛方式,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胃肠道反应等风险,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需特别关注。

四、特殊人群全身性疼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全身性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生长痛等。生长痛多发生在3-12岁儿童,常表现为夜间下肢疼痛,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一般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可通过热敷等方式缓解。儿童全身性疼痛时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止痛药物,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充足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关注儿童精神状态等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全身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退行性关节病变、骨质疏松、慢性疾病等有关。老年人使用止痛药物需更加谨慎,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伤等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止痛方式和药物,同时要注意排查是否有骨质疏松等导致疼痛的原因,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等。

(三)孕妇

孕妇出现全身性疼痛需谨慎,要排除妊娠相关的特殊情况,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同时要考虑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非药物干预为主,如适当休息、轻柔按摩等,需及时就医明确疼痛原因,在医生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