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谢系统不良反应
1.糖代谢紊乱: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减少葡萄糖利用,引发血糖升高,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尤其本身有代谢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受影响,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需密切监测血糖。
2.蛋白质代谢紊乱:抑制蛋白质合成并加速其分解,导致负氮平衡,表现为肌肉萎缩、乏力,儿童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出现生长迟缓;伤口愈合也会延迟,增加感染及创面不愈风险。
3.脂肪代谢紊乱:促使脂肪重新分布,出现向心性肥胖(脸部、颈部、躯干脂肪堆积,四肢相对消瘦),同时可引起高脂血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
###二、骨骼系统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使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强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代谢活跃,长期使用激素可能显著影响骨龄,导致身高增长受限;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风险较高,使用激素后骨质疏松进展加速,骨折风险大幅升高,尤其是脊椎、髋部等部位骨折风险明显增加。
###三、免疫系统不良反应
激素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免疫因子的分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真菌性感染等。且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不易早期察觉,例如老年人或儿童感染时可能仅表现为低热、精神萎靡等非典型症状,延误治疗。
###四、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激素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黏液分泌,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胃十二指肠溃疡,严重时可导致溃疡出血、穿孔。有胃溃疡病史者使用激素后消化道出血风险显著增加,表现为腹痛、呕血、黑便等,需高度警惕。
###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激素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引发高血压;同时影响血脂代谢,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尤其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基础疾病的人群受影响更明显。
###六、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使用激素会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低血压等;突然停药可能引发肾上腺危象,出现休克、昏迷等严重情况。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紊乱、闭经等内分泌失调表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长期使用激素需定期监测骨龄、身高,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因激素可能影响骨骼生长和性发育,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促进正常生长。
-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使用激素时需加强骨密度监测,必要时补充钙剂、维生素D,同时严格控制血压、血脂,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方案;有胃溃疡者使用激素时可在医生评估下联合胃黏膜保护剂,但避免具体药物剂量指导;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病史者使用激素需更谨慎,防止诱发肾上腺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