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早期并发症
1.出血
-发生情况: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手术后,吻合口或胃肠道其他部位可能发生出血。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血管的处理、吻合口的愈合等因素可能导致出血。从病理生理角度看,手术创伤会引起局部血管的损伤或凝血机制的短暂紊乱。例如,吻合口部位的黏膜下血管在手术操作后,如果止血不彻底,就容易在术后出现出血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老年患者可能由于血管弹性差等因素,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年轻患者如果手术操作精细度不够,也可能出现出血。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在术后激素等因素可能对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决定因素。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其胃肠道黏膜本身存在损伤,术后出血风险可能相对更高。
-表现:可表现为呕血、黑便等。如果出血量较少,可能仅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大量呕血,颜色鲜红或呈咖啡样,同时伴有黑便,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率加快等休克前期或休克表现。
2.吻合口瘘
-发生情况:吻合口瘘是较为严重的早期并发症。手术中吻合口的缝合技术、组织血供等因素是导致吻合口瘘的关键。如果吻合口缝合不严密,或者吻合口局部组织血供不良,就容易发生瘘。比如,吻合口处的组织因为缺血、感染等原因,愈合不良,出现肠内容物漏出。不同年龄患者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可能增加;对于有营养不良病史的患者,其组织愈合能力差,也更容易出现吻合口瘘。性别因素对其影响不大,但有溃疡病史且溃疡病变范围广的患者,吻合口瘘风险相对较高。
-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腹痛、腹膜炎体征等。发热是因为吻合口漏出的肠内容物引起腹腔感染,导致体温升高;腹痛是由于腹腔内的炎症刺激腹膜;腹膜炎体征包括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
二、术后远期并发症
1.倾倒综合征
-发生情况:多见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其发生机制是胃切除术后,失去了幽门的节制功能,食物过快地排入空肠,大量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循环血量骤然减少,同时,肠腔突然膨胀,释放5-羟色胺等物质,引起一系列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慢,发生倾倒综合征的风险可能有一定变化,但主要还是与手术方式及个体的胃肠适应能力有关。性别因素影响不大,有过胃手术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倾倒综合征的风险可能与首次手术的情况有关。
-表现:分为早期倾倒综合征和晚期倾倒综合征。早期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内,患者出现心悸、出汗、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血管舒缩症状,同时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晚期倾倒综合征发生在进食后2-4小时,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汗、眩晕、嗜睡、乏力等。
2.碱性反流性胃炎
-发生情况: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炎症。这是因为胃肠吻合后,正常的解剖结构改变,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容易反流。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胃肠道的顺应性和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反流物的损伤;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增加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有溃疡病史且溃疡累及范围广的患者,术后发生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表现:主要表现为剑突下持续烧灼痛,可向背部放射,常伴有呕吐胆汁样物,以及体重减轻等。疼痛在进食后加重,抗酸剂治疗无效。
3.吻合口狭窄
-发生情况:多由于吻合口瘢痕挛缩等原因引起。手术时吻合口的大小、术后吻合口的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过多等因素可导致狭窄。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吻合口狭窄可能会影响其营养吸收和生长,但相对成人来说较为少见;老年患者如果术后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也可能促进吻合口瘢痕的形成,增加狭窄风险。性别因素影响不大,有溃疡病史且溃疡复发倾向的患者,吻合口狭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表现: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呕吐物为食物,不含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