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乙肝抗体做什么检查

一、检查项目及原理

(一)乙肝表面抗体检测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标记的二抗与已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加入底物后,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判断乙肝表面抗体的浓度。例如,当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存在时,会与包被在酶标板上的乙肝表面抗原结合,然后加入酶标二抗与结合的复合物反应,加入底物后显色,通过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从而得出乙肝表面抗体的含量。

-适用人群:所有怀疑有乙肝感染风险或需要监测乙肝免疫状态的人群,包括普通健康体检者、乙肝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人群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只要符合检测指征都可以进行该检测。对于有乙肝病史的人群,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有助于评估病情和疫苗接种的效果等;对于生活方式上有较多接触乙肝病毒风险的人群,如经常接触血液制品的医护人员等,也需要定期检测。

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原理:以发光物质作为标记物,在免疫反应后,通过检测发光强度来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例如,样本中的乙肝表面抗体与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结合后,再与标记发光物质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发光,通过仪器检测发光强度,从而计算出乙肝表面抗体的浓度。

-适用人群同ELISA法,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若有乙肝相关风险也可以进行检测,因为乙肝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可以评估孕妇的免疫状态以及胎儿感染乙肝的风险等;对于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需要评估乙肝免疫状态时也可进行该检测。

二、检查前准备

(一)饮食方面

1.检查前一般不需要空腹,但如果同时需要检查其他项目如肝功能等可能需要空腹时,则需要空腹。如果只是单纯查乙肝抗体,正常饮食对结果影响不大,但不宜暴饮暴食或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因为过于油腻的食物可能不会直接影响乙肝抗体检测结果,但可能会干扰其他相关检查的结果判断。例如,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后进行肝功能检查可能会导致转氨酶等指标轻度升高,但对乙肝抗体检测影响较小。

2.对于儿童,检查前要保证孩子正常的饮食规律,避免在检查前刻意节食导致孩子低血糖等情况,但也要注意避免进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检查时的状态。

(二)药物方面

1.一般的药物对乙肝抗体检测影响不大,但如果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需要告知医生。因为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影响乙肝抗体的检测结果判断。例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其体内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或存在情况可能会与正常人群不同,医生需要根据用药情况综合分析检测结果。

2.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日常服用的药物,如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等,一般不影响乙肝抗体检测,但如果有特殊的免疫调节药物,一定要告知医生。

三、检查后的结果解读

(一)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1.接种疫苗成功

-如果是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人群出现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说明疫苗接种产生了有效的免疫保护。一般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后,多数人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例如,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可以判断疫苗接种是否成功。对于成年人也是如此,接种疫苗后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不易感染乙肝病毒。

2.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已恢复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已经清除了病毒,并且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这种情况下,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同时可能伴有乙肝核心抗体等其他指标的情况,但主要提示机体已经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例如,一些人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过乙肝病毒,后来自行恢复并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

(二)乙肝表面抗体阴性

1.未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疫苗未成功

-如果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没有产生足够的乙肝表面抗体,就会出现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这种情况下,机体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力,属于乙肝易感人群。例如,儿童如果未接种乙肝疫苗,就容易感染乙肝病毒;成年人未接种疫苗且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也是易感人群。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可能会出现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因为免疫功能低下影响了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能力。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即使接种乙肝疫苗也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乙肝表面抗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也可能出现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情况。

-对于儿童中的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更需要关注乙肝表面抗体的情况,因为他们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更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防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