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方面
持续的悲伤与绝望:孩子可能长时间表现出闷闷不乐,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也提不起劲,这种悲伤情绪并非短暂的情绪波动,而是持续存在,例如原本喜欢的玩耍、学习等都不再能让其有愉悦感,且常常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等。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重度抑郁症可能涉及大脑中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的失衡,影响情绪调节中枢,导致持续的消极情绪体验。
易激惹:相比正常状态,孩子更容易因为小事而发脾气、烦躁不安,一点小的刺激就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因为一点小的批评或者要求没有被满足就大吵大闹,这与大脑中情绪调控网络的功能紊乱有关,神经传导的异常使得孩子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下降。
认知方面
注意力难以集中:孩子在学习、听讲等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也可能受到影响,比如在学校里听课经常走神,做作业时容易出错,遗忘学习内容等。这是因为抑郁症会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干扰了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存储过程,大脑的认知资源被消极情绪所占用,导致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受损。
自我评价过低:孩子会过度贬低自己,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比如认为自己长相不好、学习成绩差、没有任何优点等,总是沉浸在自我否定中。这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等区域的功能改变有关,前额叶皮质在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抑郁症时其功能异常导致自我评价降低。
行为方面
活动水平改变:可能出现活动减少,变得懒散,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经常独处,比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很少出门和小伙伴玩耍;也可能出现活动过度的相反情况,但相对较少见,不过总体行为活跃度与正常状态相比有明显偏离。从行为学角度,这是身体对情绪状态的一种适应表现,也是大脑神经递质变化影响运动调控的结果。
睡眠障碍:睡眠可能出现问题,要么是入睡困难,要么是早醒,比如比正常睡觉时间更早醒来且无法再入睡,或者整夜辗转难眠。睡眠的改变与大脑内的生物钟调节以及神经递质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失衡有关,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结构会发生改变,影响睡眠质量和周期。
食欲变化:有的孩子会出现食欲下降,吃得比平时少很多,导致体重可能明显减轻;也有的孩子会出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体重可能迅速增加。食欲的改变涉及到下丘脑等脑区对食欲调节的神经通路紊乱,神经递质的失衡影响了食欲相关的神经信号传导,从而导致进食行为的异常。
躯体方面
躯体不适:可能诉说各种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痛、腹痛、背痛等,但经过医学检查却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这是因为抑郁症会引起身体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躯体出现各种非特异性的不适感觉,大脑将情绪压力转化为躯体的疼痛等感觉信号。
对于儿童重度抑郁症,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多方面的持续异常表现,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同时,在照顾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孩子时,要给予充分的关爱和理解,营造稳定、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逐步恢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