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鱼刺后应避免的错误做法
1.吞咽食物:很多人卡鱼刺后,会试图通过吞咽饭团、馒头等食物将鱼刺咽下去。但这样做可能使鱼刺扎得更深,增加取出难度,甚至可能导致鱼刺刺破食管、血管等重要结构,引发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穿孔、纵隔感染、大出血等。
2.自行用手抠挖:自行用手抠挖咽喉,不仅难以准确取出鱼刺,还可能损伤咽喉部黏膜,引起局部出血、肿胀,增加感染风险,同时也可能将鱼刺推向更深处。
二、正确的处理方法
1.较小较浅的鱼刺:如果鱼刺较小且位置较浅,可尝试对着镜子,用镊子小心夹出。操作时要保证光线充足,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咽喉。
2.较大或位置较深的鱼刺:若鱼刺较大或感觉位置较深,无法自行取出,应立即前往医院。医生一般会根据鱼刺可能存在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鱼刺可能在口咽部,医生通过直接喉镜检查,就可清晰观察到鱼刺并使用专业工具取出;若怀疑鱼刺在喉咽部或食管,可能会安排电子喉镜、食管造影、颈部CT等检查,明确鱼刺位置后,在相应设备辅助下取出鱼刺。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卡鱼刺后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症状。家长发现孩子有吞咽困难、流口水、哭闹等异常表现,应高度怀疑卡鱼刺,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要安抚好孩子情绪,避免因哭闹挣扎导致鱼刺移位或造成其他损伤。
2.老年人:老年人咽喉部感觉相对迟钝,卡鱼刺后症状可能不典型。若老年人进食后出现咽部异物感、疼痛等不适,即便症状较轻,也应及时就诊。此外,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卡鱼刺后的紧张情绪及可能的治疗操作,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发作,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
四、预防措施
1.进食习惯: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尤其是食用多刺鱼类时,更要小心。不要在嬉笑、打闹、说话时进食,避免注意力分散导致鱼刺卡住。
2.鱼类处理:烹饪前仔细清理鱼的鱼刺,可将较大的鱼刺剔除。对于较小的鱼刺,可采用一些烹饪方法,如油炸等,使鱼刺变酥软,降低卡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