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失调检查怎么做

###一、激素水平测定

1.甲状腺激素检测:通过血液采集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等指标。TSH可反映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功能,T3、T4能体现甲状腺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若TSH异常伴T3、T4异常,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2.性激素检测:女性需检测雌激素(如雌二醇)、孕激素、睾酮等,男性检测睾酮等。女性不同月经周期阶段激素水平有变化,一般可在月经第2-4天采血评估基础内分泌状态;男性睾酮水平异常可能与性腺功能异常相关。

3.胰岛素检测:通过空腹及餐后血糖配合胰岛素水平测定,评估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常用于糖尿病相关内分泌失调的排查。

4.皮质醇检测:通常需进行晨起8点左右的基础皮质醇测定及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可辅助诊断皮质醇增多症或减退症,因皮质醇分泌具昼夜节律性,采血时间有特定要求。

###二、功能试验

1.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定时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用于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判断是否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及糖耐量异常情况,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相关内分泌失调诊断有重要意义。

2.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给患者服用地塞米松后,检测皮质醇水平变化,可用于鉴别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的不同病因,如垂体性库欣病、肾上腺腺瘤或癌等导致的皮质醇增多。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查甲状腺、乳腺、睾丸、卵巢等腺体,能观察腺体的形态、大小、结构等,如甲状腺超声可发现甲状腺结节等病变,辅助判断内分泌腺体是否存在结构性异常。

2.CT检查:对垂体瘤等颅内内分泌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垂体的形态、大小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有助于评估垂体分泌激素的功能异常是否由垂体瘤引起。

3.MRI检查:在垂体病变诊断方面分辨率更高,尤其对微腺瘤的检出较CT更具优势,还可用于其他内分泌腺体相关肿瘤等的影像学评估。

###四、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考虑

1.检查前准备:

-多数激素水平测定需空腹采血,检查前8-12小时禁食,但可少量饮水,避免剧烈运动、熬夜等,保持正常作息,以免影响激素分泌节律导致结果偏差。

-部分功能试验有特定准备要求,如葡萄糖耐量试验需按规定剂量口服葡萄糖等。

2.特殊人群:

-孕妇进行内分泌检查时,需充分评估检查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检查项目及方法,如非必要不进行有辐射的影像学检查。

-儿童内分泌失调检查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采血时注意采血部位的护理及采血总量的控制,避免因过度采血影响儿童健康,检查过程中需安抚儿童情绪,确保检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