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型偏头痛是什么意思
基底型偏头痛是偏头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为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是由于颅内血管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失调引发的头痛疾病。多在青春期发病,女性较为多见,常有家族史。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有关。
临床表现
先兆症状:多为视觉症状,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等,也可出现感觉异常,如面部、肢体麻木等,还可能有言语障碍、头晕、耳鸣等。先兆症状一般在数分钟至20分钟内逐渐发展达到高峰,持续不超过60分钟。例如,患者可能先出现眼前闪烁的光点,然后逐渐蔓延,同时伴有头部昏沉感。
头痛症状:先兆症状之后出现枕部、顶部或全头部的搏动性头痛,疼痛程度一般为中度至重度,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头痛持续时间通常为1-72小时。比如,有的患者先兆后出现全头部剧烈搏动样疼痛,同时恶心明显,甚至无法正常活动。
诊断标准
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先兆期:至少有以下一项可逆性视觉、感觉或言语症状,但无运动障碍。视觉症状如闪烁、暗点等;感觉症状如面部、肢体麻木等;言语症状如短暂性语言不清等。
-头痛期: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先兆症状后60分钟内出现头痛,为双侧枕部及颈部疼痛,呈搏动性,程度为中度或重度,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等。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头颅CT、MRI等,来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与预防
发作期治疗:主要是缓解头痛及伴随症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缓解疼痛;若恶心、呕吐明显,可使用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
预防发作:避免诱发因素,如强光、噪音、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预防性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等。例如,有研究表明氟桂利嗪对于预防基底型偏头痛的发作有一定效果,它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收缩来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基底型偏头痛时,先兆症状可能表现不典型,头痛症状也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在治疗时应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如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等。
-女性患者: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基底型偏头痛的发作可能会有变化。月经前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诱发偏头痛发作,妊娠期激素水平大幅波动也可能影响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女性患者在这些特殊时期应更加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