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妇科检查
1.阴道检查: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及宫颈情况,查看有无阴道炎症,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这些炎症可能会因造影操作引发上行感染,导致盆腔炎症。同时查看宫颈有无糜烂、息肉等病变,若存在严重宫颈糜烂,可能需要在治疗后再行造影,以避免造影过程中炎症扩散。
2.双合诊或三合诊:医生用双手触诊子宫及附件,了解子宫大小、位置、形态,附件有无增厚、压痛、包块等。若附件区有明显压痛或包块,可能存在附件炎症或其他病变,需进一步评估是否适合进行造影。
二、实验室检查
1.白带常规:检测阴道清洁度、是否有滴虫、霉菌、线索细胞等。正常阴道清洁度应为ⅠⅡ度,若清洁度Ⅲ度及以上,或发现滴虫、霉菌等病原体,提示存在阴道炎症,需治疗后再行造影,以降低感染风险。
2.血常规: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计数及相关指标。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若存在急性感染,不适宜进行造影。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贫血,虽对造影操作本身影响不大,但贫血严重时可能影响术后恢复。血小板计数可反映凝血功能,若血小板过低,可能增加造影后出血风险。
3.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PT和APTT延长提示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途径异常,FIB含量过低可能影响凝血过程,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造影后出血不止,需在纠正凝血功能后再行造影。
4.传染病检查: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项目。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传染性疾病,以便在造影操作过程中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三、影像学检查
1.妇科超声:了解子宫和附件的形态、结构,查看有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变。对于较大的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可能影响输卵管的走行和显影,同时也需评估这些病变对造影操作及患者后续生育的影响。
2.胸部X光(必要时):对于有肺部疾病病史或近期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部X光检查,以排除肺部疾病。因为肺部疾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增加造影过程中的风险。
四、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输卵管造影前,除上述常规检查外,需更详细评估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若血压、血糖控制不佳,需先调整治疗方案,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以降低造影过程中的风险。同时,老年女性阴道和宫颈可能存在萎缩,在妇科检查及造影操作时可能会增加不适感,操作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操作时动作需更加轻柔。
2.年轻未育女性: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若存在盆腔炎病史,需详细评估炎症的程度和范围。因为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影响造影结果及后续生育。若炎症处于活动期,应先进行规范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行造影。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缓解其对检查结果及生育问题的担忧。
3.有过敏史女性:对碘过敏的女性,在进行输卵管造影前需提前告知医生。因为输卵管造影常用的造影剂多为含碘制剂,若存在碘过敏,可能会引发严重过敏反应。此类患者可选择非碘造影剂或采用其他检查方法替代输卵管造影。同时,对于有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的女性,也应告知医生,以便在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