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水痘的症状
1.前驱症状:在水痘出疹前12天,部分患者尤其是成人,可能会出现前驱症状。包括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同时伴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或症状轻微。
2.出疹期症状
皮疹特点:水痘皮疹具有“四世同堂”的特征,即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斑疹:初期表现为红色斑疹,直径25mm,数小时后变为丘疹。
丘疹:呈圆形,稍隆起于皮肤表面,周围有红晕。
水疱:丘疹继续发展,变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疱壁薄易破,水疱直径38mm,形似露珠水滴,周围红晕明显。随后水疱内容物变浑浊,疱壁松弛。
结痂:水疱在23天后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若因搔抓继发感染,可能会留下瘢痕。
出疹顺序:皮疹首先出现于头皮、面部或躯干受压部位,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部皮疹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之后皮疹会陆续分批出现,每批历时16天,所以在病程中可见到各阶段不同的皮疹同时存在。
黏膜症状:口腔、咽喉、眼结膜、外阴等黏膜部位也可出现皮疹,初期为红色小丘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呈现鲜红色。患者常感觉疼痛,影响进食、吞咽、睁眼等。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儿童出水痘时,家长需注意勤剪孩子指甲,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若出现高热不退、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感染水痘可能对自身及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孕期前20周感染水痘,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皮肤瘢痕、肢体发育不全、眼部异常、智力发育迟缓等。孕晚期感染水痘,可能导致新生儿水痘,病情通常较重。孕妇若接触水痘患者,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孕期应尽量避免前往水痘高发场所,做好防护。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感染水痘后病情往往较严重,易出现播散性水痘,累及肺、肝、脑等重要脏器。此类人群一旦接触水痘患者,应尽快就医,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
三、用药逻辑与护理原则
1.用药逻辑:对于水痘的治疗,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皮肤护理、降温等。若需使用药物,应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药物。避免给低龄儿童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皮肤瘙痒可使用外用药物缓解症状。当病情较重,出现高热、皮疹广泛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
2.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针对儿童患者,护理过程要确保安全。病房环境要保持整洁、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但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皮疹变化等,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四、常用治疗药物
1.阿昔洛韦: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2.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发挥作用,生物利用度较高。